湘乡:下足“绣花功” 织密农村供水“保障网”
2025-09-18 16:59:12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湘乡市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成勇 | 作者:李蓉         

“以前就固定时段有水,现在打开水龙头24小时都有干净水,太方便了!”近日,湘乡市金薮乡村民看着流淌的自来水,难掩喜悦地说。这是湘乡市推进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整改、惠及55.24万农村群众的生动缩影。

自农村供水保障整改工作开展以来,湘乡市聚焦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累计投入4000余万元,在22个乡镇(街道)升级改造供水工程111处,通过高位统筹、制度创新、精准服务,从“保供水”向“优供水”跨越,让农村群众喝上“放心水、安心水”。

市水利局工作人员勘察引水渠。

高位统筹破难题,靶向整改解民忧

“以前水井取水总担心水质,现在改造后,喝水踏实多了!”梅桥镇大丰村村民的感慨,源于精准化的供水问题整改。

为彻底解决农村供水痛点,湘乡市成立专项整治专班,出台3项专项方案,创新“市级领导+纪委监委+水利部门”分片包干机制,将22个乡镇(街道)划分为22个片区,实现责任全覆盖。通过“回头看”核查历史问题,“拉网式”排查关键环节,累计梳理出45个供水问题,建立“完成—核查—销号”闭环台账,确保问题不悬空。

针对季节性缺水、设施老旧等突出问题,湘乡市分类施策,投资3765万元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,完成17处消毒设备更新、25处信息化建设,延伸管网61.6公里,新增规模供水人口3.3万人;金薮乡新建供水厂,将日供水能力从394吨提升至1000吨,让4500名村民告别“限时供水”;壶天镇投入9万元为山坪中学新建深水井,解决370名师生用水难题;虞唐镇潭西村投资6万元加固山塘、改造水井,化解旱季缺水困境。

制度创新建长效,县域统管提质效

“以前管网坏了,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。现在一个电话,维修人员很快就到。”棋梓镇村民的体验,得益于湘乡市构建的农村供水长效管理机制。

湘乡市印发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办法》,明晰工程产权与运维责任,建立水利、发改、公安、卫健、城管、环保等8部门联动协调机制,定期会商解决跨部门难题;创新“振湘供水专家联点”模式,为基层提供技术支撑,推动管理从“粗放”向“精细”转变。

在水价管理上,全市逐工程测算运维成本,结合群众承受能力制定科学水价,严格落实水费收缴制度。以棋梓镇为例,水价核定后,水费收缴率显著提升,运维资金得到稳定保障,设备更新、管网维修更及时,形成“以水养水、良性循环”的运营模式。

为打破“乡镇分散管理、标准不统一”的瓶颈,湘乡市稳步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县域统管机制,首先在棋梓镇、金石镇试点,交由振湘供水公司专业化运营,实现了故障处置时间缩短、群众投诉量下降的目标;明确水利部门行业监管、振湘供水公司运营维护、属地乡镇协调应急三方权责机制;制定《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县域统管推进方案》,按“成熟一个、接管一个”原则,逐步实现农村供水与城市供水标准接轨。

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月山镇管网延伸现场。

​快速响应听民意,满意答卷暖民心

“反映问题后,工作人员当天就来核查,一周就完成了水井改造,效率太高了!”大丰村村民的点赞,是湘乡市畅通群众诉求渠道、高效响应民生需求的生动体现。

湘乡市构建“多维度、全覆盖”的问题反映体系,开通乡镇供水管理站24小时服务电话,建立村级供水问题沟通群,结合工作人员日常走访收集线索,确保群众“有处说事、有人回应”。同时,建立“接诉即办”机制,群众反映问题后,水利部门联合卫健、环保等部门第一时间现场核查;疾控中心开通水质检测“绿色通道”,实行“即送即检”,还培训38名基层管理人员提升自主处置能力。

2025年6月,全市111处集中供水工程水质检测全部达标,环保部门每季度对水源地开展监测,群众对农村供水工作的满意度持续攀升。

从“有水喝”到“喝好水”,湘乡市以“绣花”功夫织密农村供水“保障网”,用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,让民生福祉惠及更多农村群众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“水动能”。

责编:成勇

来源:湘乡市融媒体中心

湘乡网特别推荐
时政要闻
推荐

  下载APP